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集團新聞
集團動態
業內動態
信息公開

您的位置: 首頁 > 集團新聞 > 業內動態 >

超越IPO,新三板成PE退出最主要渠道
發布時間:2015-11-06 01:01:15

        由于IPO仍處于暫緩階段,新三板在私募機構的退出渠道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并且,隨著越來越多擬IPO公司轉而申請掛牌新三板,新三板市場也將獲得更多優質的企業資源。
        對于私募機構而言,投資退出才算完成了整個流程,并實現收益。根據清科發布的報告,今年前三季度中,PE/VC機構通過新三板實現423筆退出,占總退出案例的一半,超過IPO成為私募投資退出的最主要渠道。
        一般而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有三種方式,即首次公開上市(IPO)、股權出售(包括回購)及企業清算。公開上市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最佳的退出方式,可以使資本家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轉變為上市公司股票,實現具有流動性的盈利;股權出售則包括股權回購、管理層收購和其他并購方式;企業清算則是在投資企業未來收益前景堪憂時的退出方式。
        其中,IPO由于其相對較高的市盈率可以給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人和被投資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往往是企業和私募機構最向往的退出渠道。
        但是,IPO退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項目公司IPO之前的一兩年,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將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財務狀況和發展戰略等信息向外公布,使廣大投資者了解公司的真實情況,以期望得到積極評價,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股價被低估。相較于其他的退出方式,IPO的手續比較繁瑣,費用比較高,IPO之后存在禁售期,加大了收益不能變現或者推遲變現的風險。
        尤其是在IPO暫停的前提下,有業內人士指出,新三板的出現為眾多企業和私募機構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相較于IPO,掛牌新三板對企業的盈利不做要求,信息披露也更加簡單,因此更多的私募機構將眼光投向了新三板。
        與規模較大、業績較好、業務模式較成熟的IPO企業相比,三板企業大多數是處于成長中的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由于其潛在的高成長性,也是PE/VC投資的熱點。從專業角度分析,這些企業也更適合掛牌新三板而不是IPO。
        此外,IPO中介機構動輒收費上千萬不同,新三板收費一開始因為有政府補助,本著“補貼涵蓋成本、不給企業增加額外負擔”的原則,掛牌企業需要承擔的費用并不高。因此,大多數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小微企業在進入資本市場時,也把新三板作為目標。

        對于私募機構而言,盡管新三板估值低于A股市場,但仍能給投資機構帶來比較豐厚的回報。比如,上月掛牌的樂華文化從兩家投資機構融資1億元,掛牌后市值高達33億元。7月掛牌的賽斯特憑借6000萬元機構投資實現了42億元市值。由于新三板掛牌流程時間跨度穩定在半年左右,也縮短了機構退出的周期。
        不過,新三板正深陷流動性困境,上半年涌入的短期資金也面臨退出的風險。目前,新三板上的“主題基金”、“定增基金”大多只有3年的存續期,它們在市場年初行情火熱時進入,希望以“短平快”的運作模式搶占制度紅利。
        但是由于分層和競價交易等制度創新未能按市場預期落地,新三板市場交易量有所回落,目前日均成交額在4億元左右徘徊。如果市場持續冷清,將令投資機構面臨退出的尷尬,加深他們的疑慮。
        對此,洪泰新三板基金創始合伙人、CEO馮志稱:“投資機構應該丟掉短期交易轉暖的幻想,回到價值投資的路上,把管理資金的期限拉長到至少五年。我們希望尋找未來可以IPO的優質創新企業,現階段先積極利用新三板的環境把企業發展壯大。”

Copyright©2023 江蘇蘇豪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蘇ICP備15031549號 All right reserved.